教學文 籌碼教室 籌碼選股

【融資策略篇】主力+融資+成本線「這樣用」,喬山(1736)大漲 77% 前挑的到!

上集籌碼教室介紹了「融資」

除了有關融資的基本認識以外

主要是要說明「融資背後的使用者」與「股價上漲」的關係

如果需要複習,可以點選下列網址:

「融資」是反指標嗎?加入『2 個數據』搭配觀察,當 2 者同步上升 → 股價容易漲!

 

這集獨立一篇「策略篇」出來

專門解說如何使用「籌碼 K 線」中的條件

制定一套專門找尋「主力使用融資」的股票

 


 

 

打開籌碼 K 線後,跟著 4 步驟,直接免費使用「主力融資股」

我已經先把條件設定好,並放在籌碼 K 線的「密技交流區」

打開「籌碼 K 線」後,再按照 4 個步驟做就可以馬上使用,如下:

Step 1. 點上方標籤的「籌碼選股」

Step 2. 點次標籤的「密技交流」

Step 3. 右方搜尋欄搜尋「Peter_Chueh」

Step 4. 訂閱「主力融資股」

 

 

「主力融資股」使用 3 個邏輯:1. 融資增、2. 融資成本上、3. 主力連買

 

 

使用到的條件內容一共有 3 種:

1. 融資近 5 日張數增加 0 張

第一項條件當然是要融資增加

我習慣不在第一層的濾網設定的太嚴謹

所以只要近 5 日的融資張數合計只要是呈現增加

就先納入候選股,其它的將由另外 2 個條件繼續篩選

 

2. 股價在融資成本線之上

這個策略在最開始設計時並沒有加入這個條件

但後來我認為 就算是主力融資股

股價也應該至少要維持在融資成本線之上

否則如果融資使用者平均都是虧錢的話

主力在拉抬股價時反而容易受到過去融資者的解套賣壓

最後才決定要把這個條件加入此策略中

 

3. 主力連買天數 > 2 天

籌碼教室系列文中多次提及

主力連買行為比主力買超量更加重要

如果想進一步了解,可以看籌碼教室第 2 集 – 主力是什麼?

 

在這邊應用一樣的道理來定義

如果主力、融資 2 指標都是呈現連買、連增

而且買超的量或融資量比以往過去高出許多

未來股價上漲的機會相對較高

 

 

主力融資案例解析

喬山(1736) – 主力、融資連續程度很重要

2 者量不夠、不夠連續時較難上漲…

喬山(1736)舉例,當 04/30 出現長紅

主力買超、融資也跟著大增

這種情況就已開始醞釀後續的上漲行情

但可惜的是往後幾日,主力與融資的連續程度不夠

所以先進行了一波橫盤整理

 

05/14 股價來到季線附近後出現強力買盤

當天出現長紅,盤後籌碼也可以發現主力、融資同增

這個表態長紅 K 就是不錯的表態訊號

接連幾日,2 項指標也同步的呈現增加

更可以確定主力有意作價。

 

 

台南(1473) – 融資成本線可參考

股價回跌成本線時,觀察是否有支撐

策略在 05/13 挑出台南(1473)

從 K 線圖來看,從盤後籌碼可以直接看出

主力與融資 2 數值同增,而且都具有連續性

 

另外,還有一個地方可以看出端倪

打開「融資成本線」(紫色),發現在 05/06 及 05/13 這天

兩天都在接近甚至是碰到融資成本線後  停止下跌態勢

被挑出來的 05/13 這天還出現強彈

 

這也可以解釋成,這波行情以來

可能是同一個或同一群主力在使用融資

所以融資成本線會相當接近主力的成本

當股價下跌時,主力會盡可能的守住成本

(這個現象在喬山(1736) 也有類似情形)

 

05/13 後,主力持續以融資買進,波段漲幅接近 20%

 

 

股價上漲以後,若融資續增,但主力轉賣

仍然要以主力的動向為主

如果主力、融資同增,股價也如預期上漲

但在某一天兩指標突然產生分歧

切記,這時候一定要以主力動作為主

主力由買轉賣就是下跌的警訊之一

 

這點在 籌碼教室第 10 集 有提到過

可點選以下連結前往複習一下

小心…股票的「籌碼敗象」,飆股反轉常發生在『3 個階段』!

 

※融資只是工具,主力才是實質買盤

 

 

結語

主力融資有沒有不漲的案例?當然有

如同主力也會輸的道理一樣

無論如何,以主力融資來選股也僅是一種輔助選股的策略

進出場的規劃更加重要

 

另外,記得一次只使用一個策略、一種邏輯

不要想要一檔股票要同時符合 3 個策略

又要基本面好、題材好、技術線型好、主力進場、融資也增

通常那很難選到股票,而且進出場邏輯也會搞得非常複雜…

 

 

Peter 實戰學習專區-突破教學進入實戰,找出效率起漲點

 

Peter投資去

點擊加入 → FB 社團(不定期發布籌碼、線型圖文教學)

點擊按讚 → FB 粉專(不定時發布新手教學文章)

 




 

免責宣言

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,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,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