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學文 籌碼教室

只靠一招「有系統」的停損,一年半 賺進 200 萬美金!Step 1:先畫出股價的 __

(Peter 日本旅遊拍)

 

前一篇的停損教學

介紹了關鍵 K 棒、均線的停損方式

2 種適用的時機略有不同

在進場買一檔股票之前

就要預期這次買的標的適合哪一種停損方式。

關鍵 K 棒的運用是最廣泛的

只要是突破平台、壓力的股票幾乎都適用

均線的方式則是以季線作為多空分水嶺

適用時機比較侷限,如果還沒看過上一篇教學的

附上傳送門給你:賠錢的股票放久了,總是會解套?小心!




 

 

具有「系統性」的箱型,無論是停損、停利都適用

這次要再介紹最後一個,「箱型停損」的方式

在 3 種停損方式中更具「系統性」

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,也較為複雜

才會特別獨立出來介紹。

(箱型理論的創始者 – 尼可拉斯.達華斯

結合基本面、技術面,發展「箱型理論」

在十八個月內,賺進 200 萬美金

本篇的「箱型停損」即根據箱型理論改編)

 

 

 

畫出 股價的前高、前低,期間至少 10 天 或 震幅要有 10%

股市中所謂的「箱型」,依照不同的期間、

價格或是 K 棒,有許多不同類型及畫法

本篇要提到的箱型不會太複雜

是我習慣使用的箱型,一般投資人也可以輕易畫出。

 

箱型停損,最重要的是先學會怎麼畫箱型

第一步,從最近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

往回抓到股價前高

(我常以股價的前高作為突破根據,就與箱型理論有關)

這就是「箱頂」,接著再往後找到股票的低點即「箱底」

要注意,箱頂到箱底的幅度起碼 10% 或 K 棒最少要有 10 天

 

 

不要畫出太多的箱型!

為什麼要有 10 根 K 棒的規則?

股價若呈現頻繁的上漲、下跌

以此畫出的箱型因為週期太短

這期間的 K 棒幾乎不具意義

會讓人難以畫出正確的箱型或是畫出太多箱型。

所以萬萬不可 2、3 天就做一個箱型

10 天也就是 2 週,這個期間長度

以短線交易來說,不會太長也不會太短

算是一檔股票的短期趨勢。

 

 

 

突破箱頂,不要馬上畫「新箱型」,要等待 新高點、新低點 的出現

箱型畫出後,若股價帶量突破箱頂

此時原本的「箱頂」將成為新的「停損點」

要留意的是,別以此箱頂作為新的「箱底」

新箱底要等股價創高後回檔整理

這個創高的高點才是「新的箱頂」

回檔整理後反彈的低點,則為「新的箱底」

新的箱型仍然要符合以下其中一項

1. 期間股價高低點 10%

2. 10 根 K 棒的規則

第二個箱型成立後,新的加碼點及停損點就確立了。

 

 

當股價突破箱頂,該馬上進場嗎?

箱型除了作為停損,也是判斷是否進場的依據

當股價帶量突破箱頂,表示股價已經表態

但是,股價雖已表態,要怎麼進場又是另一門學問

我簡單歸納整理 2 種方法:

1. 突破當下就進場,跌破原箱頂停損

2. 突破後,先等待股價拉回

反彈出量 或 測試支撐 不破再進場 

2 種買進方式,適合的標的不同

哪種勝率比較高?不一定…

第一種直接突破追漲,適合已經量縮一陣子

突然「量增表態」或是「股價位階低」的股票;

 

第二種適合股價已經漲過一波行情、位階相對較高的股票

這種做法雖然保守,但是對於投資人來說,有 2 個好處:

1. 買得下手、2. 進場後較能確實執行停損。

 

那麼,哪個進場方式勝率較高?

這還要考量到,股價突破箱頂時的實際情況

可能是成交量、線型、K 棒、籌碼

 

補充:突破當下,伴隨的如果不是相對大量

而是超乎異常的極限大量,這時一定要有警覺

因為極限大量可能摻雜當沖客或隔日沖主力,

如果在盤中心急追進,很有可能在尾盤隨當沖客的當沖單出場

或是隔天開盤時的隔日沖賣壓,股價下跌而蒙受虧損

所以發現突破時,量也是要注意的重點

 

 

 

結語

箱型是股市中常見的停損、停利方式

比起上一集的關鍵 K 棒、均線停損,更具系統及架構

主要的理念在於,股價大部分時間都在一定的範圍內震盪

當股價觸及到範圍內的高、低點

才會引起上檔賣壓或是承接買盤

此時的突破或跌破都是具有意義的。

 

延伸閱讀

1. 麗正(2302)股價大漲 32% → 「30 秒判斷」,股票有主力照顧的『3 個特徵』

2. 「3 張圖」告訴你,三大法人中,要跟誰的單才賺錢!

3. 賠錢的股票放久了,總是會解套?小心!你忽略的「4 個細節」,可能拖累下一筆交易…

 

 

Peter 實戰學習專區-突破教學進入實戰,找出效率起漲點

 

Peter投資去

點擊加入 → FB 社團(不定期發布籌碼、線型圖文教學)

點擊按讚 → FB 粉專(不定時發布新手教學文章)

 




 

免責宣言

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,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,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。